朝闻网(文图\耕地 拜永基 潘世花)青海的美食文化独具魅力,其中面食更是源远流长,一碗拉面拉起的不仅仅是浓浓的家乡味,更是无数青海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。在这片充满饮食传统的土地上,有两位不甘平凡的创业者,鲜林与米登祥,他们怀揣梦想,凭借着青海拉面的基础,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,成为了退骨牛肉面的创始人,书写了一段传奇的创业故事。
学徒生涯点燃梦想火种
鲜林,出生于青海的一个普通家庭,自幼便对美食有着独特的感知力。小时候,他常常蹲在街边的拉面摊前,看着师傅们熟练地拉面、下面、调味,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拉面被端上桌,食客们满足的神情深深印刻在他的心中。那些在烟火中升腾的美味,点燃了他对餐饮行业最初的向往。
为了学习拉面技艺,鲜林踏上了艰苦的学徒之路。他四处打听,得知兰州有位拉面师傅技艺精湛,便毫不犹豫地前往拜师学艺,在师傅的拉面馆里,每天起早贪黑,学习拉面基本功。揉面是第一步,需要掌握好力度和时间,将面团揉得劲道十足,他的双手常常因为长时间揉面而酸痛不已,但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。
亚细亚牛肉面店负责人鲜林说,我初中毕业后感到特别迷茫,后来经别人介绍到兰州学习拉面技艺,刚开始跑堂,然后开始学习拉面的基本功,一年内学会了拉面技艺,到第三年已经学会了炒面,后来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积蓄后,想自己创业,开一家自己的面馆。
辗转创业乐当追梦人
后来,鲜林在天津开了一家牛肉面店,在那里,他结识了自己的爱人,随着时间的推移,家庭的责任逐渐加重,夫妻二人决定返回老家经营面店,便拿出了全部积蓄在互助县东街开了第一家“亚细亚牛肉面馆”,创业前期,夫妻俩既是老板又是服务员,既是面匠又是炒匠,每天忙里忙外,清晨五点起床熬汤,深夜十点清扫店面,数年如一日地坚持,让这家不足30平方米的小店逐渐积累起口碑。
在这五年的坚持中,他们凭借着美味的面食和真诚的服务,赢得了顾客的认可,生意逐渐有了起色。然而,想要进一步扩大规模,资金的短缺成为了他们面临的难题。
鲜林妻子马小贝说,我跟我老公每天起早贪黑,坚持了五年,但我们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,后来想开一家大一点的店,但是,资金方面欠缺,后期我们找了一个放心的合伙人。
携手共进拓展商业图
米登祥的成长经历与鲜林有着相似之处,生长在青海的他,从小就浸润在面食文化的氛围里。在成为鲜林的合伙人之前,他是一名出租车司机,四年车轮上的生活让他攒下第一桶金,也磨炼出对机遇的敏锐嗅觉。
2015年,米登祥与鲜林相遇,一个擅长技术、精于管理;一个对味道执着、对细节严苛。两人一拍即合,开始联手扩大经营规模,不满足于传统牛肉面制作方式的他们在传统拉面的基础上,尝试加入退骨牛肉,没想到退骨牛肉的鲜嫩多汁与拉面的劲道爽滑相得益彰,汤汁也因为牛肉的融入变得更加浓郁醇厚,深受顾客的喜爱。
他们逐渐扩大牛肉面店的规模,一家又一家分店陆续开业。目前,亚细亚牛肉面已拥有四家分店,米登祥负责食材采购与安全把控,鲜林主攻产品研发,形成“双核驱动”模式。
米登祥说,后期遇到了鲜总,发现他是一个讲诚信、干事业的人,创业能力特别强,经过多年的合作,我们打拼出了一番事业。目前,我负责所有店的食材进货工作,并承担食材安全的把关职责。
米登祥的“铁律”让亚细亚牛肉面树立起了好口碑,他严格把控食材的进货渠道,食材必须当日配送,确保食材的安全和质量,同时,注重店铺的卫生管理和人员管理,严格后厨每四小时全面清洁一次,员工工作服每日更换,个人卫生每日检查,这种近乎苛刻的标准,起初让员工倍感压力,却最终成为大家共同的习惯,也赢得顾客的信赖与赞誉。
亚细亚牛肉面恒信店服务员马志梅说,我们老板对于卫生的要求特别严格,虽然检查前我们会有点小紧张,怕哪里没做到位。但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督促,让我们时刻记得保持清洁,给顾客一个干净的就餐环境。而且,每次看到顾客因为店里的整洁而满意,我就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。
民族团结共谋增收之道
随着分店越来越多,亚细亚牛肉面店的员工队伍不断壮大。走进亚细亚牛肉面店的后厨与大厅,汉语、土语交织出团结奋进、共谱拉面经济之音,34名员工中,有藏族、土族、汉族、回族等多个民族,鲜林与米登祥始终坚信:“面汤里煮的是团结,餐桌上摆的是共情。”“拉面经济”的乘数效应正在显现,据了解,四家分店年工资支出约140万元,这不仅为员工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,还带动了互助县拉面产业链的发展。
亚细亚牛肉面七彩星河湾店员工 麻晓芳说,我是互助县东沟塘拉村的土族,到亚细亚店里当服务员干了四年了。我们店里有藏族、土族、汉族、回族,我们尊重彼此的习俗,相处得非常融洽。虽然我们民族不同,但是目标是一致的,都是为了多挣点钱,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。
亚细亚牛肉面七彩星河湾店员工刘永良说,我刚来亚细亚的时候是一名面匠,工资一个月三、四千元,后来跟着鲜总学习了十几年,现在炒菜、管理等各方面都学会了,工资也涨了,一个月可以拿到七千至八千元,现在想着自己存点钱也开一家店。
回馈社会彰显企业担当
亚细亚牛肉面店在发展过程中,始终没有忘记回馈社会,积极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。在互助县发生山体滑坡时,积极捐款,为受灾群众提供帮助;为乐都区的学校捐款,支持教育事业发展。此外,在高铁新区店,推出了学生牛肉面 6 元一碗的优惠活动,让学生们能够品尝到美味又实惠的牛肉面。这些公益行动,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。
历年来,亚细亚牛肉面店获得了不少奖牌,“全省首届拉面行业技能竞赛优秀奖”“青海省第三届拉面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”等荣誉,是对他们的褒奖与肯定,更是对他们继续前行的激励。
亚细亚牛肉面店负责人鲜林说, 我们将继续打造‘七彩亚细亚’品牌体系,不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。同时,我们将会继续关注社会公益事业,尽自己的一份力量,回馈社会。未来,我想继续多开几家分店,吸纳更多的人就业,让我们的亚细亚牛肉面能够走出青海、走向全国,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我们的美味。
鲜林和米登祥的创业历程,让人看到了梦想的力量、坚持的意义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。他们的故事不仅关乎一碗面的温度,更折射出奋斗、合作与责任的力量。
责编:雪莲